> 文章列表 > 电子显微镜原理是什么

电子显微镜原理是什么

电子显微镜原理是什么

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而非光束来观察物质细微结构的仪器。其工作原理基于量子力学,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1. **电子源** :电子显微镜使用热阴极或场发射阴极作为电子源,产生高速电子束。

2. **加速** :电子束通过一系列电磁透镜(电子透镜),这些透镜利用电场和磁场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偏折。

3. **照明系统** :电子束从电子源出来后,经过准直器和聚焦器进行整形和聚焦,形成细而聚焦的电子束。

4. **样品照射** :聚焦的电子束照射到被研究的样品上,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,导致电子发生散射。

5. **成像** :散射后的电子被探测器捕捉,并转化为电信号,随后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图像。

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远超传统光学显微镜,可以达到0.07纳米甚至更高,能够观察到纳米级别的结构。这种高分辨率成像能力使得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、生物学、医学等地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源有哪些类型?

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系统是如何工作的?

电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有哪些特点?